北京:全国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经验交流材料(提要)

本文Tag标签:  

  为了幼儿的快乐与发展

  ——以《纲要》推进为契机 构建全面发展的北京学前教育

  北京市教委

  在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过程中,北京确立了贯彻《纲要》的总体思路:“求真务实,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研究和学习氛围,形成有助于学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纲要》的贯彻落实,走具有北京特点的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一、完善组织机构,搭建不同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全面落实《纲要》提供保障

  我市将推进《纲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其纳入年度计划,在全市幼教机构中普遍实施。建立了市区两级贯彻《纲要》工作小组。选取了包括城区和郊区在内的7个试点区、 55所试点园。

  为了贯彻《纲要》,2002年,出台了《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为我市幼儿园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2004年,出版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它是在“八五”、“九五”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全市一线教师的优秀成果。快乐与发展课程从一日生活入手,制定了幼儿园各年龄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教育目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案例;为了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年龄特点,在课程中还提出了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中班“目标化的区域活动”、大班“合作化的共同学习”三种主要活动模式,为教师理解《纲要》精神,将先进的教育观念转化成日常的教育行为,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为了确保《纲要》的贯彻落实,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北京市投入150万用于各试点区、试点园的专题学习和研究。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民主开放的研究氛围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贯彻《纲要》中的问题,工作小组成员深入区县和幼儿园,了解进程、参与研讨,通过举办研讨会、建立《纲要》信息通报制度、编发《学前教育信息》等方式加强园所间的分享、交流。

  在推进《纲要》的过程中,市区两级工作小组成员发挥联络员的作用,了解各试点区在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发挥质疑者和建议者的作用,与试点区和试点园一起,研究《纲要》、研究幼儿、研究教育过程。

  三、转变管理职能,改变管理方式,大胆探索北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整合行政、教研、幼儿园和社会多方学前教育资源,为《纲要》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

  第二,认真研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教研、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学前教育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三,转变管理角色,调整管理行为。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各单位实施《纲要》中的问题,工作小组成员在与试点区、试点园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从行政和教研的检查者和要求者转变为质疑者和建议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试点单位的研讨中,充分听取和切实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想法和建议。

  第四,淡化成果意识,注重行为主体问题的解决。我们试着通过不同层次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园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从不同角度肯定他们的发展变化,帮助其查找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第五,进一步完善改革评价程序,充分发挥评价的服务功能,由重视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真正为幼儿园建设服务、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为幼儿的快乐与发展服务。

  改变行政管理方式 在区域内扎实推进《纲要》的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

  一、管理模式从重视精品园到重视普通园

  以前,教育科研项目绝大部分设在有研究基础的市立幼儿园。这种管理是重视精品忽视基础建设的管理。而落实《纲要》不是单纯指导一个实验园所的事情,而是通过研究,推进区域整体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依法行政的内容。所以,确定了办园规模、水平、举办类型都不相同的9个园所作为区级《纲要》试点园,通过点上研究面上推广的方式推进全区幼儿园落实《纲要》。

  二、多头部门管理从各自为政到走向合作

  幼儿园的上级管理部门比较多,条块分割、各自的要求不同,不利于幼儿园整体上去贯彻落实《纲要》。幼儿园在深入研究保教工作时出现了执行标准上的困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通过管理部门联席研究工作制度,主动与多个管理部门就实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纲要》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尽量使其他工作理念统一到《纲要》指导思想上来。

  三、园所质量考核从重视检查结果到重视过程视导

  验收考核主体变考核小组人员单方面参与实施定性评价到吸收幼儿园各岗实践人员多方共同参与进行过程评价,立足于为幼儿园办园现状进行会诊,找出幼儿园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引领幼儿园发展。 新的验收考核程序是:(1)考核人员与园管理者同看实践。(2)考核人员与园管理者同看管理材料。(3)增加全体考核人员与幼儿园实践人员的对话交流会诊环节。(4)反馈方式变告知为建议,并向幼儿园举办者和管理者当面反馈。并提供适合该园管理最近发展区的其他园所作为学习榜样,促进园所之间的日常实践交流。考核验收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幼儿园深入落实《纲要》的积极性。

  四、教师评优推先活动从重视个人专业发展到重视群体专业发展

  竞赛活动并不是为了推出几个名优秀教师,评选目的应该是将评选过程成为引发幼儿园继续认真研究贯彻《纲要》的契机,使评选过程成为所有教师们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和群体诊断,找出努力方向,以促进教师个人和群体的有效专业发展。

  区第五届“春华杯”评选有了新的做法。(1)初赛:全园教师相互观摩,推荐出本园参加街道片组的复赛人员。(2)复赛:每园派一名保教管理人员作评选代表,自始至终参加协作片复赛教师的半日评优全过程,推荐出本组参加全区决赛的各园教师。(3)决赛:除了专家评委,每个幼儿园都派出一名管理者和一名教师做群众评委,在台下与台上的选手互动,研讨点评。这样的竞赛方式已经成为我区的一种全员参与的大教研培训活动。组织过程不仅使评比真实可信,而且使得学习资源丰富而共享,理解《纲要》理念生动而深入。其结果是调动了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中扎扎实实落实《纲要》的意识。

  五、研究机制从重视实验项目研究到重视日常研究

  行政管理就是要从教师工作切入,研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环节是什么?要提供教师专业化能力逐步形成的大环境。

  (一)构建实验项目的学习型组织

  实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实验小组四层学习共同体研究机制,解决横纵交流的有效沟通,形成新型研究文化。第一层为专家和区行政人员、教研人员。第二层为区行政人员、教研人员以及9个实验园。第三层为9个实验园自愿组合的3个研究小组。第四层为幼儿园内部自己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共同研究,使经验得到分享,管理与教育行为及时得到改善。

  (二)构建日常工作中的区域学习型组织

  如何把项目研究经验变为日常推进《纲要》落实的方式呢?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是构建日常中能够在园所办园过程中随时碰到各类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帮助的交流学习机制。我们把日常工作中的区域学习型组织定位为四层。第一层是全区全员参与的集体培训。第二层是市区示范园学习组。第三层是市区示范园定期开放代培交流机制。第四层是主题沙龙组,即针对调研中幼儿园各岗位人员的实际困惑按照岗位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的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研究将近三年来,《纲要》行动计划让我们感悟了如何系统思考问题、如何关注和解决不同环节的人的管理运行问题、如何整体提升学习力,使得我们不断在研究解决问题中获得职业技能与职业责任感的形成。

  建立保障机制 推进《纲要》落实

  北京市顺义区教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我区作为市级《纲要》试点区之一,将落实《纲要》作为推动幼教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保教质量的动力,建立并完善了五项工作机制:

  一是体制保障机制。建立通畅有序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是促进《纲要》落实的重要保证。办园体制的不同,造成园所之间发展不均衡。2003年6月,区委区政府决定每个镇只保留一所中心园,统一为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政府给编制、配教师、拨经费。管理体制的改变,较好地发挥了中心园在贯彻《纲要》、开展教育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是资金筹措机制。顺义区建立起了多渠道筹措幼儿教育经费的机制。主要渠道有:市教委专项、区财政列支、镇财政投入、社会各界捐助、家长适当交费。几年来,我区扩建、改建镇中心园11所、小区配套幼儿园4所。分级分类管理投资 40万元,0-3岁早教基地投资23万元。为幼儿园购置图书40万元、科学区玩具材料27万元。所有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三是队伍保障机制。通过规范入口抓来源、落实待遇抓稳定、强化培训抓提高的办法,建立起了区教委制定总体培训规划,区财政提供经费保证,区幼教培训中心具体落实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重新聘任园长、业务园长,选调小学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建立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区级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表彰奖励制度,逐步形成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幼教师资队伍。

  四是教科研推动机制。我区从转变教研职能,转变教研方式,转变教研员角色,创新教研制度入手,推动《纲要》落实。我们将教研职能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上,以《纲要》落实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采用讲座式、对话式、参与式、沙龙式、论坛式、案例会诊等教研形式,唤醒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意识,使教研成为教师自省教育行为,发现教育问题,改善教育实践的平台。

  五是评价保障机制。围绕贯彻落实《纲要》,我们在全区推行幼儿园级类管理。区里制定下发了《示范园评选、年度考核和分级分类验收工作意见》。在级类验收过程中,我们把《纲要》落实的行动过程作为评价工作重点,建立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追求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促进幼儿园自主发展的评价功能。

  《纲要》中提出的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和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给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我区愿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

  《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明确提出了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001年以来,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社区儿童的早期教育。2004年成为北京市贯彻《纲要》试点区之后,我们在指导幼儿园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社会需求、发展定位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角,占地430平方公里,有0-6岁儿童约45500人,0-3岁儿童约 20695人。以贯彻落实《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为依据,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契机,积极为社区每一个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早期教育的指导与服务,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海淀区学前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纲要》指路、确立目标

  依据《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的要求,为落实海淀区教育大会提出了:让所有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我们确立了推进早期教育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依靠政府、依托社区、以幼儿园为核心,多方面合作、多元化服务,共同为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最佳人生开端。

  三、领导重视、机制保障

  海淀区教委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依托北京市教委的引领和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的指导,利用区政府重视、园所资源多的优势,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区政府常务会先后讨论通过了《海淀区贯彻<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意见》,对开展早期教育的领导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区教委先后若干管理办法,并加强了同卫生部门、妇联、街道、社区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建立了服务和指导网络。并完善了表彰和奖励机制。

  四、专题研究、创编杂志

  如何落实《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引领作用,在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的指导帮助下,区教委学前科、教研室共同申请了市级课题“以社区为依托,探索我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模式及指导策略”,25所幼儿园又成为首批实验幼儿园。走上了一条科学化、专业化早期教育的探索之路 区教委还创编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淀早期教育》杂志,发至每一个0-3岁婴幼儿家庭、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

  五、统合资源、多方合作

  海淀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区域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大氛围以及丰富的学前教育资源优势为发展社区早期教育提供了保证。为实现教育无盲点,幼儿园从调查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和服务的需求开始,与社区等部门密切合作,走入家庭、走进社区,以宣传为载体,以服务为根本,为社区提供了全方位、需求化的服务,形成了百所幼儿园参与早教的氛围。实现了社区、家长、幼儿园的全方位合作。

  六、建设基地、服务社区

  全区幼儿园拓展服务范围,初步实现了两个转变:变服务园内儿童为服务社区儿童,变关门办园为开放办园。全区已经建成市区社区早教示范基地40多个。今后,每个幼儿园都将成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社区儿童活动中心。

  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政府支持、行政引领、教研支撑、家庭受益、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一所幼儿园带一个亲子园的1+1模式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系。

  朝阳下的家园合作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

  “朝阳”,寓意“早晨的太阳”。我们将汇报的专题定为“朝阳下的家园合作教育”,是想突出两个用意:一是我们认为家园合作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其意义与价值毋庸置疑,我区尽管在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是取区名的谐音,寓意朝阳区学前教育如朝阳般蓬勃发展,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朝阳区将家园合作看作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基于朝阳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区域内家长类型多元化、家长需求多样化,要求我们必须将家园合作教育看作大教育观的体现。同时,家园合作教育也是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这些,要求幼儿园必须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导各方力量,使之支持、放大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

  朝阳区的家园合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两个同样肩负着人生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几年的实践证明,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同时,家园合作使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使幼儿获得了安全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家园合作开发了多方幼儿教育的资源,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并最终归根结底地落实在促进幼儿的发展上。

  几年的实践,我们有这样几点感悟:

  1.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孩子,有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孩子的健康成长。

  2.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合作"中,应该持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但必须真心实意地把家长视为自己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伙伴,视为儿童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的主角。

  3.合作的情感,是合作行为的动力和基础。而这种情感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关爱,对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尊重,对工作的负责态度。这些必将会换来家长的信任,并进而发展成为合作伙伴之间的亲密感情。

  4.沟通是家园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沟通体现尊重,换来理解和支持。沟通有多种方式,家长会、“家园联系册”、请家长参与课程决策和教育过程、为儿童建立活动“档案”等,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有效的沟通首先是心与心的交流,它不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真情。

  5.家长既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只要我们出于教育儿童的目的,本着尊重、理解、平等、互惠、协商、自愿的原则,而不是一味要求、利用,以致引起家长的反感,家长是会满足幼儿园的教育需要,积极支持我们工作的。

  6.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有多重意义。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不能强求,而应是吸引,以孩子为中介的吸引。孩子是联系家庭和幼儿园的纽带。孩子的情感最能感染家长。只要我们的教育真正把孩子们发动起来,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在其中了。

  7.家园合作是国际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教育家长实际上就是教育幼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更多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的文章